为了保护女儿不被丈夫性侵,她杀死了丈夫
2022-06-08.点击:115
为了保护女儿不被丈夫性侵,她杀死了丈夫。重庆女子刘某带着女儿,再婚嫁给蒋某。不料蒋某长期对刘某家暴,还多次欲性侵刘某的女儿。一天晚上,蒋某再次对13岁的继女动手动脚。刘某阻拦时,被罚跪一个小时。此后,蒋某多次欲性侵继女,甚至声称第二天要在公共场所性侵继女,均被刘某抱住。后,继女离开睡着。凌晨四点,刘某将睡熟的蒋某用铁锤杀死。近日,该案开庭审理。蒋某的5位兄妹都出具了谅解书,1000多名村民请愿对刘某轻判。(来源:环球网)
【家子说法】
1、这毫无疑问又是一次情与法相碰撞的案件。刘某在法律上是无疑构成了犯罪,但却又让人十分同情。蒋某毫无疑问是被害人,但却又难以让人对其产生怜悯。
2、关于本案是否构成了正当防卫。
这个案子里,如果刘某无法构成正当防卫毫无疑问会被判故意杀人。
很多人也认为蒋某在刘某声称要性侵继女,刘某是为了防止蒋某性侵女儿,才杀死蒋某,所以属于正当防卫。这说法在法律上很难说的通。
所谓正当防卫,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,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,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,不负刑事责任。
这里的防卫对象,只能是针对“正在”实施不法侵害行为对人。如果对方尚未实施,或者已经终止,则不存在正当防卫。
2020年9月3日,《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、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》公布,对于正当防卫的实施时机进行了放宽,将“正在实施”做了一定的放宽解释,但仍要求正当防卫应当“适时”,也就是在适当的时间。
这里的适当时间,是指伤害具有现实紧迫性。
在这个案子里,蒋某事先曾经欲实施性侵,又声称第二天要实施性侵,确实对刘某和女儿具有心理压迫性。
但事发时,不法侵害已经终止,第二天的也只是声称,尚未实施。加之蒋某已经熟睡,刘某完全可以带女儿离开,或者报警处理,这种侵害不具有现实紧迫性。
所以,刘某锤杀蒋某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,构成故意杀人罪。
3、关于本案的量刑。
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,故意杀人罪其实处罚也可以很轻,甚至可以判决缓刑。
《刑法》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:“故意杀人的,处死刑、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;情节较轻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。”
也就是说,如果刘某的故意杀人行为被认定为情节较轻,就有可能被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。如果刘某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,根据法律规定,是可以判处缓刑的。
司法实践中,也确实存在一些故意杀人被判缓刑的例子。
比如,2016年,王某的儿子长期殴打父母,甚至将钉子钉入母亲头部。一次,王某的儿子再次用扁担殴打王某,事后被王某杀死。最终,法院认定王某犯故意杀人罪,判处有期徒刑三年,缓刑三年。
【家子说法】
1、这毫无疑问又是一次情与法相碰撞的案件。刘某在法律上是无疑构成了犯罪,但却又让人十分同情。蒋某毫无疑问是被害人,但却又难以让人对其产生怜悯。
2、关于本案是否构成了正当防卫。
这个案子里,如果刘某无法构成正当防卫毫无疑问会被判故意杀人。
很多人也认为蒋某在刘某声称要性侵继女,刘某是为了防止蒋某性侵女儿,才杀死蒋某,所以属于正当防卫。这说法在法律上很难说的通。
所谓正当防卫,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,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,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,不负刑事责任。
这里的防卫对象,只能是针对“正在”实施不法侵害行为对人。如果对方尚未实施,或者已经终止,则不存在正当防卫。
2020年9月3日,《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、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》公布,对于正当防卫的实施时机进行了放宽,将“正在实施”做了一定的放宽解释,但仍要求正当防卫应当“适时”,也就是在适当的时间。
这里的适当时间,是指伤害具有现实紧迫性。
在这个案子里,蒋某事先曾经欲实施性侵,又声称第二天要实施性侵,确实对刘某和女儿具有心理压迫性。
但事发时,不法侵害已经终止,第二天的也只是声称,尚未实施。加之蒋某已经熟睡,刘某完全可以带女儿离开,或者报警处理,这种侵害不具有现实紧迫性。
所以,刘某锤杀蒋某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,构成故意杀人罪。
3、关于本案的量刑。
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,故意杀人罪其实处罚也可以很轻,甚至可以判决缓刑。
《刑法》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:“故意杀人的,处死刑、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;情节较轻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。”
也就是说,如果刘某的故意杀人行为被认定为情节较轻,就有可能被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。如果刘某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,根据法律规定,是可以判处缓刑的。
司法实践中,也确实存在一些故意杀人被判缓刑的例子。
比如,2016年,王某的儿子长期殴打父母,甚至将钉子钉入母亲头部。一次,王某的儿子再次用扁担殴打王某,事后被王某杀死。最终,法院认定王某犯故意杀人罪,判处有期徒刑三年,缓刑三年。
本问题和回答均来自本站网友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cq.wangfa.cn/news/1144.html